皮诺飞生物细胞 EDU 实验服务介绍
皮诺飞生物的细胞 EDU 实验服务,聚焦于细胞增殖情况的精准检测。EDU,即 5 - 乙炔基 - 2'- 脱氧尿苷,作为一种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在细胞增殖的关键时期 ——DNA 合成期(S 期),能够巧妙地替代胸腺嘧啶(T),顺利渗入正在复制的 DNA 分子当中。基于此,我们通过 EDU 与 Apollo® 荧光染料的特异性反应,能够直接且精准地检测出 DNA 的复制活性,进而准确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这项技术在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生长与发育、DNA 损伤修复、病毒繁殖等诸多研究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 siRNA、miRNA、小分子化合物及各类药物的细胞增殖及活力筛选实验。
1. 细胞培养与处理: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将其重悬至特定浓度,如 2×10⁵个 /mL,以每孔 100μL 细胞悬液的量加入 96 孔板,随后放置在 37ºC 恒温培养箱中孵育过夜。接着,依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对细胞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刺激,促使其正常生长至实验所需密度。
2. EDU 掺入:把 EDU 稀释至 20µM,每孔添加 100µL EDU 工作液,让其在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终浓度达到 10µM,然后继续在 37℃环境下孵育 2 小时。这一步操作能确保 EDU 充分掺入到新合成的 DNA 里。孵育结束后,弃去培养基,用 PBS 洗涤细胞 1 - 2 次。
3. 细胞固定与通透:
◦ 固定:每孔加入 50μL 浓度为 4% 的多聚甲醛,固定细胞 30 分钟,以此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完整。
◦ 通透:对于部分细胞类型或者特定实验要求而言,可能需要进行通透处理。通常使用含 0.5% Triton X - 100 的 PBS 作为通透剂,孵育时间一般控制在 10 - 20 分钟。通透处理的目的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方便后续染色试剂顺利进入细胞内部。不过,若实验仅需检测细胞表面的 EDU 标记,这一步骤可以省略。
1. 染色反应:每孔加入 50µL 反应液,在室温且避光的条件下孵育 30 分钟,使得荧光染料与 EDU 充分结合。
2. 细胞核染色(可选):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细胞形态和定位,可选用 DAPI 等细胞核染料对细胞核进行染色,避光孵育 5 - 10 分钟。
3. 图像采集与计数:借助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进而对细胞增殖情况展开定量分析。通过精确计数 EDU 阳性细胞的数量,或者测量荧光强度等关键指标,来科学评估细胞的增殖状况 。
1. 图像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清晰看到两种特征性荧光信号 ——EDU 阳性细胞呈明亮的红色(Apollo® 荧光染料标记),细胞核呈蓝色(DAPI 染色,若进行该步骤)。在对照组中,EDU 阳性细胞分布均匀且数量较多,红色荧光信号密集;而在经药物或干扰处理的实验组中,EDU 阳性细胞数量会随处理因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发生明显变化,如抑制组红色荧光信号稀疏,促进组红色荧光信号较对照组更密集。
2. 定量分析结果:采用 ImageJ 等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至少 3 个视野的细胞进行计数,计算 EDU 阳性细胞率(EDU 阳性细胞数 / 总细胞数 ×100%)。例如,对照组 EDU 阳性细胞率约为 35%±2.5%,某药物处理组(如 10μM 药物浓度组)EDU 阳性细胞率降至 12%±1.8%,且经统计学分析(如 t 检验),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该药物对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若某实验组 EDU 阳性细胞率升至 58%±3.2%(P<0.05),则说明处理因素可促进细胞增殖。同时,可通过荧光强度定量分析,辅助判断 DNA 复制活性的强弱,荧光强度越高,通常代表 DNA 复制越活跃,细胞增殖能力越强。
3. 结果报告:最终会为客户提供包含原始荧光图像、EDU 阳性细胞率统计表格、统计学分析结果(如标准差、P 值)及结果解读的完整报告,明确告知处理因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趋势,为后续研究(如药物剂量筛选、机制探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