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银屑病模型服务的定义和实验方法的介绍
小鼠银屑病模型服务是指通过特定的化学、免疫或遗传学方法,在健康小鼠皮肤上诱导产生与人类银屑病核心特征(包括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异常分化、表皮增厚(棘层增厚)、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生成增加以及出现典型鳞屑性红斑样皮损)的科学研究服务。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评估潜在治疗药物或疗法的有效性。
根据诱导原理,常用的小鼠银屑病模型建立方法包括:
1. 咪喹莫特诱导模型 (IMQ-Induced Psoriasiform Dermatitis Model):
原理: 局部应用Toll样受体7/8(TLR7/8)激动剂咪喹莫特(Imiquimod, IMQ),强烈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尤其是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L-23/IL-17),最终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并募集多种炎症细胞,模拟银屑病样皮损。
操作:
选择成年小鼠(常用品系:BALB/c, C57BL/6,雌雄皆可,但雌性可能更敏感)。
剃除小鼠背部或耳部皮肤毛发(确保皮肤无损伤)。
每天一次,在目标区域(通常背部剃毛区约2x3 cm²或双耳)均匀涂抹一定剂量的咪喹莫特乳膏(市售品如Aldara®,通常含5% IMQ)。
剂量: 常用剂量为背部涂抹62.5 mg乳膏(约含3.125 mg IMQ)或耳部涂抹10-20 mg乳膏(约含0.5-1 mg IMQ)。
对照组: 在相同区域涂抹等量的安慰剂乳膏(不含IMQ的载体)。
诱导周期: 连续涂抹5-7天。通常在涂抹后3-4天开始出现明显的红斑、增厚和鳞屑。
2. 白细胞介素-23注射诱导模型 (IL-23 Injection-Induced Model):
原理: 皮内注射重组小鼠IL-23细胞因子,直接激活下游的Th17细胞和ILC3细胞,促使它们产生IL-17A/F、IL-22等关键致病因子,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快速诱发银屑病样皮损。
操作:
选择成年小鼠(常用品系:C57BL/6)。
剃除小鼠背部或耳部皮肤毛发。
在目标区域进行皮内注射。
剂量: 通常每次注射重组小鼠IL-23蛋白1 μg(溶于10-50 μL无菌PBS或生理盐水中)。
注射频率: 隔天注射一次(例如第0、2、4天)。
对照组: 在相同区域皮内注射等体积的PBS或生理盐水。
诱导周期: 通常在首次注射后4-6天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皮损。
3. 人源化异种移植模型 (Xenograft Model using Human Psoriatic Skin):
原理: 将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组织或体外培养的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如NOD-scid IL2Rγnull, NSG)身上。患者的病变细胞和驻留免疫细胞在鼠体内存活并维持其病理特征,提供研究人源细胞病理过程的平台。
操作:
选择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如NSG小鼠)。
获取银屑病患者皮损活检组织(需伦理批准)或体外扩增的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
移植方式:
皮片移植: 将患者皮损组织修剪成适当大小,移植到小鼠背部预先制备好的皮肤口袋或去除表皮的创面上。
细胞悬液移植: 将患者角质形成细胞悬液注射到小鼠皮下(基质胶辅助)或接种于预先制备好的创面。
移植后定期观察移植物存活和病理特征维持情况。
对照组: 移植健康人皮肤组织或角质形成细胞。
(注: 转基因小鼠模型(如K5.Stat3C, K14-AREG, c-Jun过表达小鼠等)通过基因修饰自发或诱导产生银屑病样表型,也常用于机制研究,但因其涉及复杂的育种和基因型鉴定,通常归类于特定基因工程模型服务范畴,此处未列入常规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