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飞生物小鼠乳腺癌原位瘤药效评估服务的定义和实验方法的介绍:
一、 定义
小鼠乳腺癌原位瘤药效评估服务是指通过将人源或鼠源乳腺癌细胞原位移植至小鼠乳腺脂肪垫,建立模拟临床肿瘤微环境的模型,并系统性评价候选药物(小分子化合物、抗体、细胞疗法等)对肿瘤生长、转移及分子病理特征的抑制作用。该服务主要用于临床前药物有效性筛选、剂量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二、 实验方法
1. 模型构建
原理
通过原位接种乳腺癌细胞,模拟肿瘤在乳腺组织中的自然生长和侵袭过程,保留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较皮下移植模型更具临床预测价值。
操作
动物选择:
雌性免疫缺陷小鼠(BALB/c nude或NSG,46周龄)用于人源肿瘤移植。
免疫健全小鼠(C57BL/6或FVB/N)用于鼠源细胞或自发模型。
细胞接种:
麻醉小鼠,暴露第四对乳腺脂肪垫。
注射 5×10⁵–1×10⁶个荧光素酶标记的乳腺癌细胞(如MDAMB231、4T1)于脂肪垫中心(体积:20–50 μL)。
对照组设置:
空白对照组(溶剂处理)、阳性对照组(临床一线药物,如阿霉素)。
2. 给药方案设计
原理
根据药物特性(半衰期、毒性)设计给药途径、剂量及周期,覆盖肿瘤生长关键窗口期。
操作
给药途径:
口服灌胃(PO)、腹腔注射(IP)、静脉注射(IV)或局部靶向递送。
剂量分组(示例):
低/中/高剂量组(基于MTD预实验)、临床等效剂量组。
给药周期:
接种后7天(瘤体积≈50 mm³)开始给药,持续2–4周(q.d.或b.i.d.)。
3. 药效学评价指标
(1)肿瘤生长抑制
活体监测:
每周2次测量瘤体积(游标卡尺法:V=0.5×长×宽²)。
活体成像(IVIS系统):定量荧光素酶信号(光子通量/sec),评估肿瘤活性。
终点分析:
计算抑瘤率(TGI% = [1(治疗组瘤体积/对照组瘤体积)]×100%)。
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以时间为横轴,瘤体积为纵轴)。
(2)转移灶评估
离体器官成像:
处死后取肺、肝、骨,进行离体荧光成像,统计转移灶数量/面积。
组织学验证:
肺/肝H&E染色定量转移灶,骨组织TRAP染色标记破骨细胞活性。
(3)分子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IHC):
检测肿瘤组织Ki67(增殖)、Cleaved Caspase3(凋亡)、CD31(血管新生)。
流式细胞术:
分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CD8⁺T细胞、TAMs、MDSCs比例)。
Western Blot/qPCR:
检测信号通路蛋白(如AKT/mTOR、ERα/PR/HER2)或耐药基因表达。
(4)生存分析
记录治疗开始后生存期,绘制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
4. 特色模型扩展
人源肿瘤组织移植(PDX):
将患者新鲜肿瘤组织原位移植至NSG小鼠,保留肿瘤异质性和微环境。
耐药模型:
低剂量化疗药物诱导耐药株(如紫杉醇耐药型4T1),评价逆转耐药效果。
免疫治疗评价:
采用CT26或EMT6同源模型,联合PD1/CTLA4抗体评估免疫激活效应。
三、 服务流程
mermaid
graph LR
A[细胞系/PDX组织准备] > B[小鼠原位成瘤]
B > C[随机分组给药]
C > D[活体监测肿瘤/转移]
D > E[终末取材与分子分析]
E > F[数据统计与报告]
> 注:
> 提供标准化报告(含肿瘤生长曲线、抑瘤率、分子病理图像、生存分析)。
> 符合GLP规范,支持FDA/IND申报数据包构建。
> 所有动物实验遵循IACUC伦理协议(伦理编号:PRO2025XXXX)。
应用方向:靶向药物筛选|抗体药效验证|化疗药物联用方案|免疫疗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