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飞生物的细胞成骨诱导实验服务,核心用于评估间充质干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ADSC)或前成骨细胞(如 MC3T3-E1)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是研究成骨分化调控机制、筛选成骨促进 / 抑制剂的重要技术。
该实验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因子(β- 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地塞米松),模拟体内成骨微环境,诱导细胞表达成骨特异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素 OCN)并形成矿化结节;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成骨相关指标,直观反映细胞的成骨分化活性。
广泛应用于:
• 骨科学(骨质疏松症、骨缺损修复研究)
• 药理学(促骨形成药物筛选)
• 再生医学
为成骨相关机制探究与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关键功能学证据。
步骤 | 操作细节 |
细胞准备 | 取对数生长期目标细胞(如 BMSC),用基础培养基(含 10% 胎牛血清 + 1% 双抗)重悬,调整浓度至5×10⁴-1×10⁵个 /mL |
接种孵育 | 按每孔 1-2mL(6 孔板 / 12 孔板)接种,37℃、5% CO₂培养至细胞融合度达70%-80% |
分组设置 | - 对照组:仅基础培养基- 成骨诱导组:基础培养基 + 成骨诱导剂(终浓度:β- 甘油磷酸钠 10mmol/L、抗坏血酸 50μg/mL、地塞米松 10nmol/L)每组设 3 个复孔 |
培养条件 | 每 2-3 天换液,诱导培养 7-21 天(ALP 检测:7-14 天;矿化结节检测:14-21 天) |
1. 样本处理:诱导 7-14 天后,弃培养基→PBS 洗 2 次→每孔加 100-200μL 裂解液(含 RIPA + 蛋白酶抑制剂)→冰上裂解 30 分钟→收集裂解液。
2. 活性测定:
◦ 取 50μL 裂解液 + 50μL 底物缓冲液,37℃孵育 30 分钟→加终止液→酶标仪测 405nm 吸光度(OD 值)。
1. 数据校正:用 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总蛋白浓度,将 ALP 活性归一化为 “U/mg 蛋白”,消除细胞数量差异。
染色类型 | 检测阶段 | 操作步骤 |
阿尔新蓝染色 | 早期矿化 | 1. 诱导 14-21 天→弃液→PBS 洗 2 次→4% 多聚甲醛固定 30 分钟2. 加 0.1% 阿尔新蓝染液(pH 8.3)→室温孵育 30 分钟→蒸馏水洗至背景无色3. 定量:10% 乙酸洗脱→测 570nm OD 值 |
茜素红 S 染色 | 晚期矿化 | 1. 固定步骤同上2. 加 2% 茜素红 S 染液(pH 4.2)→室温孵育 15-30 分钟→蒸馏水洗至背景无色3. 定量:10%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洗脱→测 562nm OD 值 |
• qPCR 检测:检测成骨特异性基因(ALP、Runx2、OCN、Col1a1)的 mRNA 表达水平。
• Western blot 检测:检测 Col1a1(I 型胶原蛋白)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量。
• 软件工具:GraphPad Prism
• 统计方法:t 检验(两组对比)、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对比)
• 输出结果:各组均值、标准差、统计图表(柱状图 / 折线图)
观察维度 | 成骨诱导组 | 对照组 |
细胞形态 | 从梭形逐渐转变为多边形、立方形(成骨细胞特征),排列紧密 | 维持梭形,无明显形态变化 |
阿尔新蓝染色 | 细胞外基质呈明显蓝色(早期矿化阳性),随诱导时间加深 | 几乎无蓝色染色,仅见少量背景色 |
茜素红 S 染色 | 可见大量红色矿化结节(晚期矿化阳性),结节数量随时间增加 | 无红色结节,背景干净 |
指标 | 对照组 | 成骨诱导组(14 天) | 统计学差异 |
ALP 活性(U/mg 蛋白) | 0.25±0.03 | 1.85±0.12(峰值) | P<0.01 |
阿尔新蓝 OD 值(570nm) | 0.15±0.02 | 0.92±0.06 | P<0.01 |
茜素红 S OD 值(562nm) | 0.18±0.03 | 1.25±0.09 | P<0.01 |
Runx2 mRNA 相对表达 | 1.0±0.1 | 5.8±0.4 | P<0.01 |
OCN mRNA 相对表达 | 1.0±0.1 | 8.2±0.6 | P<0.01 |
为客户提供完整报告,包含:
• 原始图像:细胞形态图、染色图(标注视野位置)
• 数据文件:OD 值原始数据、基因 / 蛋白表达定量结果
• 统计图表:柱状图(各组指标对比)、折线图(诱导时间 - 成骨指标变化)
• 结论解读:明确诱导条件或处理因素对成骨分化的调控效应,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