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功能

成管实验


皮诺飞生物细胞成管实验服务介绍

皮诺飞生物的细胞成管实验服务,主要用于评估内皮细胞(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血管生成能力,是研究血管生成调控机制、筛选血管生成促进 / 抑制剂的关键技术。该实验通过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微环境,将内皮细胞接种于基质胶(如 Matrigel)上,内皮细胞会在基质胶的诱导下发生黏附、迁移、分化并形成管状结构(类似血管样结构);通过定量分析管状结构的关键指标,可直观反映细胞的血管生成活性。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如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药理学(如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心血管疾病研究等领域,为血管生成相关机制探究提供直接的功能学证据。


实验方法

1. 基质胶准备与铺板:将 Matrigel - 80℃冰箱取出,置于 4℃冰箱过夜融化(避免反复冻融);在冰浴条件下,用预冷的无血清培养基稀释 Matrigel 至合适浓度(通常为 10mg/mL),每孔 50-100μL(根据 6 孔板 / 24 孔板 / 96 孔板调整,以覆盖孔底为宜),室温放置 30-60 分钟,使 Matrigel 充分凝固成凝胶状。

2. 细胞制备与接种:取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如 HUVEC),用无血清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浓度至 2×10⁵-5×10⁵/mL;每孔加入 100-200μL 细胞悬液(确保细胞均匀覆盖在凝固的 Matrigel 上),同时设置空白对照(仅培养基)、溶剂对照及不同处理组(如梯度浓度药物组),每组设 3 个复孔,置于 37℃5% CO₂培养箱孵育 4-8 小时(根据细胞成管速度调整,通常 4 小时即可观察到明显管状结构)。

3. 图像采集:孵育结束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每个孔随机选取 3-5 个视野(避开孔边缘区域),使用相同的放大倍数(通常为 100× 200×)和曝光参数,确保图像可比性。

4. 指标定量分析:采用 ImageJ 软件(搭配 Angiogenesis Analyzer 插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主要统计以下关键指标:

◦ 成管总长度:所有管状结构的长度总和(单位:μm);

◦ 分支点数:管状结构之间形成的分支交叉点数量;

◦ 管腔数量:具有明显管腔结构的管状结构数量;

◦ 成管面积:管状结构占据的总面积(单位:μm²)。


实验结果

1. 图像结果:显微镜下可见,溶剂对照组内皮细胞在 Matrigel 上形成大量连续、完整的管状结构,分支丰富,管腔清晰;若处理因素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某化疗药物),则实验组管状结构断裂、稀疏,分支点数显著减少,管腔不完整;若为血管生成促进剂(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则实验组管状结构更密集,总长度及分支点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2. 定量分析结果:统计各处理组的成管关键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例如,溶剂对照组成管总长度为 2850±180μm、分支点数为 45±5 个、管腔数量为 32±4 个;10μM 药物处理组成管总长度降至 980±120μm、分支点数为 12±3 个、管腔数量为 8±2 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表明该药物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成管能力;而 50ng/mL VEGF 处理组成管总长度升至 4200±210μm、分支点数为 68±6 个,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 VEGF 可有效促进血管生成。

3. 结果报告:为客户提供完整报告,包含各实验组原始显微图像(标注视野位置)、成管指标定量统计表格(含均值、标准差)、统计图表(如柱状图展示各指标对比,折线图展示药物浓度与成管能力的关系)、统计学分析结果(P 值)及结论解读,明确处理因素对内皮细胞成管能力的调控效应,为血管生成相关药物研发、疾病机制研究提供直接的功能学数据支撑。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